发布时间:Jun 11, 2018 | 作者:
自2006年起,中国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为“文化遗产日”。2016年,“文化遗产日”正式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旨在凸显中国对文化和自然遗产工作的高度重视。6月8日,值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太谷县文旅委组织我县中医药、形意拳、太谷秧歌、太谷饼、手工艺等各类非遗项目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传承人及项目推广代表30余人,在文旅委三楼会议室召开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工作座谈会,共同探讨开展非遗项目常态化传承活动的工作途径和有效方法,以推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郁效军、县政府副县长武正梅、县文旅委班子成员一同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文旅委主任曹建呼主持。
座谈会上,曹建呼主任首先对各传承人多年来在其项目上所做的努力表示了感谢,并介绍了我县非遗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和未来政府层面的发展规划。他表示,近年来,我县非遗工作不断强化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和政策保障,从评定申报到展览展示,从保护传承到对外推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次会议是希望各位传承人可以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困难进行畅所欲言,共同探讨非遗保护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会上,各位非遗项目传承人积极性高涨,在总结各自工作成效的同时也提到,由于经济发展的制约以及传承人的断层,非遗保护工作还面临认识不到位、法规体系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人才队伍力量薄弱等问题。
武正梅副县长在会上指出,此次座谈会体现了文化部门对我县非遗事业的关心和关注,体现了传承人和推广代表们的责任和担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日益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民间传统艺术濒临灭绝,面临传承后继乏人、民众保护意识淡薄、保护工作资金短缺等问题,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她表示,在今后的非遗工作中,政府层面会尝试非遗项目产业化运作、培养选拔传承人、推进生产性保护,将非遗工作常态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入文创产业、融入百姓生活,加大非遗保护工作宣传力度,完善“非遗”工作人才选用和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机制,壮大非遗保护阵容,振兴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
郁效军部长最后总结道,我县的非遗保护工作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方法,充分挖掘、整理、展示非遗项目,持续推动非遗保护工作。对于下一步的非遗保护工作,首先我们要摸清家底。采取“翻箱倒柜、入户寻宝、走访追踪”等方式真正摸清我县传统文化家底,并进行梳理分类、建立档案,完成追根溯源。其次要做好教育普及。传承人要了解项目传承的意义,以身作则做好普及教育,做好服务和管理,让优秀文化成为活着的基因、不断的文脉,得到传承和发展。最后要创新发展。将文化活起来、用起来、传下去,培养优秀人才勇于创新的挖掘历史的文化价值,给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新的机会和发展空间,把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上新台阶。
太谷县文旅委
2018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