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文物保护】小白乡东里村出土明代石狮——再现古村百年风华

发布时间:Dec 20, 2022 | 作者:


12月5日下午5时左右,小白乡东里村村委会在平整田间地头村级道路施工时,意外挖出了两尊石狮子,一雄一雌,憨态可掬。石狮子整体保存较好,线条清晰,外部覆盖的部分泥土掉落后能隐约观察到其原本呈石灰色。根据石狮造型和雕刻手法初步判断为明代遗物。

3.png

东里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乔石东表示,现场出土的这两尊石狮子,村民们普遍认为是地下墓葬的镇墓兽,此前东里村村域也陆续挖出过墓碑等多种文物。

12月5日下午五点左右,区文旅中心派遣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对文物进行勘查转运。经过测量,该石狮子通高0.7m左右,重约200-300斤,底座30cm见方,为砂石材质。区文旅中心主任侯安钢表示,初步判断石狮子为明代遗物,“至于文物的具体历史背景,要等鉴定明确之后,再深入挖掘它背后的文化价值。”

东里村作为传统文化村落,自明清以来,巨贾大富层出不穷,村内大户宅院连栋成巷,建筑精美,街道规整。尚存有一处县级文保单位,七处不可移动文物,一处汉代古遗址,历史气息浓厚。而狮子作为镇墓兽,是中国建筑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是陵园墓地中不可或缺的墓地摆件,更是当时权力和地位的体现。从古至今,无论帝王之家还是达官贵族,都会在阴宅的墓地前面摆放石狮子,很多权贵都花费精力命工匠雕刻石狮子。在汉唐崇武的年代,狮子的勇猛成为了武将的代表,地位高于虎、豹。而在后来到唐朝时期,狮子的地位更是无法比拟,已经成为了权力和尚武的标志。到明清时期,石狮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除了呈现强烈的民间性以外,其内容所体现的伦理、宗教、民俗意蕴美与所蕴含的线条、形制、动态的韵律美,均构成了东方艺术独特的美学价值。

来源:锦绣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