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Nov 3, 2022 | 作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走出一条“农”“文”“旅”高品质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扎实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现实落脚点。
太谷区“农旅十八景”项目,通过重点培育优质旅游景区,鼓励支持各乡镇(城区)深度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发挥龙头景区带动作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优化完善方案,强化沟通协调,努力实现区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小白乡精准把握全域旅游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的战略导向,重点依托红枣、苗木花卉两大产业两个双万亩园区,着力打造万亩枣园和绿美农林两大“农旅十八景”项目。以“农”兴旅,以“文”促旅,以“景”助旅,深入挖掘体现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小白韵味的精品景点,全力打造“农旅十八景”典型样板,解锁乡村文游新模式。
01 以“农”兴旅,深耕研学突破农技难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小白乡土地贫瘠,水源奇缺,农户亩均收入不足1000元,面对这一情况,小白乡党委经过仔细考察、研究,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优势出发,选择抗旱力强的壶瓶枣树作为立身品种。
通过“支部建在产业上”的核心引领,兴谷枣业有限公司、鑫鑫红枣专业合作社先后创立。在核心区的引领下,临近9个行政村3000余农户纷纷效仿,万亩红枣园区渐次形成。通过农事研学新技术造血,区乡村三级联动全力攻关,推广密植矮化栽培和“双调双盖”技术,实行统防统治。随着冻干生产线、特色产品、电商平台先后成熟,一产技术和二产的叠加效益日渐显著。截止2021年,红枣园区规模达到2.2万亩,总产量3500万斤,人均收入25000元。农户收入提高六倍,产业效益翻了两番,真正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实施齐全,产业配套完整,“枣”福一方的红枣种植生产园区。
02 以“文”促旅,深挖细研激发时代活力
《诗经》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记载,《礼记》上有“枣粟饴蜜以甘之”之句,《战国策》更有“北有枣粟之利,足实于民”。壶瓶枣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得名于它的形状,形似一只红釉瓶。壶瓶枣皮薄、肉厚、味甜是生食的良种,制成干枣和酒枣更佳。要问枣树老不老,千年的槐柏是它作媒佬。现今小白乡境内的白燕村,还留存着千年枣园,当地百姓叫九宫枣园。其栽植形制似是按我国传统文化五行九宫形式栽植,现存古枣树有36株,其中有两株最大的枣树,人们叫“枣王”和“枣后”,此两株枣树树龄经测量,约在2700-3000年。其他枣树树龄也均达两千年,千年枣园四周零散植着上千株枣树,树龄大都在300年以上。
在小白乡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红枣博览馆,从悠悠红枣发展历史脉络到历年历份“中央一号文件”指示精神,从多媒体3D模型展示到国家枣种质资源圃,“播种枣念 催生枣芽 初成枣林 开创枣业 再拓枣路”系统展示了壶瓶枣文化,全面展现了“中国红枣之乡”的神奇文化魅力。
03 以“景”助旅,提亮美丽乡村画卷底色
中国红枣第一园旅游项目签约仪式,标志着以红枣园区为核心的“红枣乐园”项目建设整装待发。以农文旅融合为契机,积极开展停车场、观景平台、旅游巴士、公共卫生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规划,景区建成后将达到4A级标准,成为集高端民宿、餐饮娱乐、田园购物、花海观光、田园采摘等游览观光综合服务体系。一家祥康养庄园、沙子地红枣园区、西里村音乐广场等功能区域“串珠成链”“连点成片”,通过三产融合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提高旅游综合经济效益。以“景”助旅,以“景”强旅必将成为小白乡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产业支柱,也必将成为小白乡绘就精致“富春山居图”的必由之路。
生态小白 全新时代 等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