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Jul 15, 2020 | 作者: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把文旅康培育成晋中城市形象和民生幸福产业的亮丽品牌这一目标要求,经研究,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决定在第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举办晋中市首届非遗文化旅游创意作品大赛。通过这次大赛,大力弘扬和充分利用晋中独具特色、底蕴深厚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非遗文化元素、文化创意设计和旅游产业发展交流融合。具体方案内容如下:
一、大赛宗旨
本次大赛既是基于非遗保护活态传承的一次探索之举,更是构建我市非遗文创产品和景区文创商品体系的必要措施。旨在通过大赛开发一批具有鲜明晋中文化特色和内涵,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优秀非遗文创产品和旅游文创商品,带动晋中文旅整合发展。充分挖掘晋中特色非遗文化,汇聚现代创意设计理念,打造出经典的“晋中礼物”,使晋中的非遗文化活起来,使晋中的旅游产业兴起来。
二、大赛名称
晋中市首届非遗文化旅游创意作品大赛
三、大赛主题
挖掘非遗内涵 创意晋中礼物
四、大赛时间
2020年6月13日——10月15日
五、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晋中市图书馆、项目服务中标单位
协办单位:各县(区、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区、市)非遗保护中心、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晋中学院晋中文化生态研究中心、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媒体支持:中国网、中国新闻网、华人头条、中国发布网、山西新闻网、黄河新闻网、山西经济网、 山西市场网、三晋传媒网、晋中日报、晋中广播电视台、晋中晚报、晋中新闻网、新浪网、搜狐、网易、今日头条、百家号
大赛组委会由局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及承办、协办单位人员组成。组委会下设秘书处,秘书处由大赛承办单位人员组成,负责组织落实大赛期间各项工作。
组委会组建大赛评审专家委员会,聘请省、市非遗、工艺美术及文化创意方面的高校和行业专家、学者、权威人士组成评审团队,开展评审工作,并由局机关纪委进行监督。
六、赛事安排
(一)参赛对象
全市各级非遗传承人及其工作团队;高校学生;文创设计及工艺美术行业的企事业单位或团队;具有创意设计或工艺美术基础、热爱晋中非遗事业的社会人士。对晋中非遗文化旅游产品创意感兴趣的市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也可以参赛。
(二)征集作品类型
本次大赛参赛作品要以晋中非遗项目为重点的设计载体,突出传统文化和晋中元素,注重与时尚风格有机结合。作品要求内涵丰富、主题鲜明、创意独特、艺术表现力强,具有贴近生活、便于携带、大众认可度高的特点,特别是要突出地域性特色和文旅融合理念。
1、传统非遗技艺+文创类
(1)征集指向:晋中市区域内入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
(2)参赛内容:这一类的作品必须使用晋中非遗项目(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中的非遗传统技艺,围绕“雕、刻、剪、绣、塑、漆、瓷、陶、金”等技艺和材质,通过艺术加工和创意转化,形成突出晋中地域特点、精美便携的文化创意作品,要注重非遗技艺与生活用品的广泛有机融合和形式上的创新,突出产品的可传播化与生活化,以“非遗技艺+文化创意”让非遗产品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2、非遗元素+文创类
(1)征集指向:征集含有晋中“非遗”元素的所有创意设计。
(2)参赛内容:作品要以展现晋中区域非遗项目的极具个性特点的文化元素和价值内涵为重点,同时采用全新的思维进行创意设计,开发出具有晋中非遗文化元素印记的文创产品。
3、旅游景区+文创类
(1)征集指向:晋中4A级及以上景区(包括乔家大院景区)
(2)参赛内容:以晋中4A级及以上景区(包括乔家大院景区)文化内涵、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等地域文化特色为设计指向,打造一批用创意设计承载景区风情和地域故事的文化旅游产品品牌,促进专业设计领域与文化旅游行业的融合发展。设计要具有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收藏性、独特性、时尚性。
(三)对参赛作品的相关要求
1、曾在市级以上公开比赛中获得入围以上奖项的作品,本次大赛不再接受投稿。如在评奖后发现该作品有重复获奖的情况,大赛组委会将取消相关荣誉,追回奖金。
2、参赛作品应具有原创性,不受材质限制,鼓励采用新颖、独创且便于批量生产的材质及表现载体,鼓励使用生态环保材料及运用环保理念进行创新设计。
3、每位作者投递作品数量不限。合作作品的作者不得超过3人。鼓励提交系列作品。
4、本次大赛产品类作品界定为:在目前国内可完成的产品工艺下,可被打样、批量化生产。本次大赛作品需充分考虑产品成本、质量、包装、制作工艺等因素下的综合成本。孤本、不可商业化的独特创意作品、艺术品、家传器具等不在这次评选范围内。
5、参赛者应保证提交作品无知识产权争议,在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产品外观设计等符合知识产权有关规定。并与大赛组委会签订协议书,凡发现参赛作品有知识产权争议的,大赛组委会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参赛作品如涉及名誉权、著作权等方面纠纷,一律由参赛者或团体自行承担法律责任。
(四)奖项设置
1、非遗技艺+文创奖
设金奖1名,奖金10000元;银奖2名,奖金5000元;铜奖3名,奖金3000元。(费用29000元)
2、非遗元素+文创奖
设金奖1名,奖金5000元;银奖2名,奖金3000元;铜奖3名,奖金1000元。(费用14000元)
3、旅游景区+文创奖
设金奖1名,奖金5000元;银奖2名,奖金3000元;铜奖3名,奖金1000元。(费用14000元)
4、市场潜力奖
在所有参赛作品中评选出10个市场潜力奖,颁发“2020晋中非遗文化旅游创意潜力奖”(与以上奖项可兼得)。
5、组织奖
设置优秀组织奖,表彰大赛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设置优秀指导教师奖,鼓励各院校老师指导学生创作参赛。
注:以上所有奖金均为税前,由获奖者本人按照国家相关法规交纳税金。
七、大赛流程
大赛流程分为活动发布、作品征集、作品评选、颁奖及展览、成果转化五个环节。
(一)活动发布(2020年6月13日)
1、6月13日召开首届晋中非遗文化旅游创意作品大赛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大赛方案。
2、邀请有影响力的媒体进行报道。
(二)作品征集(2020年6月13日——8月25日)
1、报名及作品上传。参赛者需通过晋中市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下载报名表进行注册报名并发送至邮箱:jzfywcds@163.com。报送实物作品于2020年8月25日前送至晋中市图书馆总咨询台大赛作品征集处。
2、提交资料
(1)填写《参赛作品登记表》(见附件),详细注明参赛作品的设计说明,包括设计意图、创作理念、市场应用前景等。作品照片电子版图片分辨率不低于300dpi,统一为JPG格式。系列作品电子文件请注明各单件作品的尺寸、材质等信息。纸质版和电子版均需提交。
(2)需提交作者本人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可在扫描件上加“用于参加晋中市首届非遗文化旅游创意作品大赛”字样)、手持身份证照片。
3、各县(区、市)以文化和旅游局推荐报送,每县推荐报送作品原则上不得少于40件;高等院校及专业人员;民间“非遗”技艺传承人;经民间技艺传承人授权且有创作意愿的市内外单位和个人可自行直接报送大赛组委会。
(三)作品评选(2020年8月26日——9月15日)
征集活动结束后,由专家评审委员会依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照原创性、艺术性、实用性、市场性四个方面的标准对投稿作品进行评选,并产生相应奖项。
1.作品初评(2020年8月26日——8月31日)
由大赛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初评入围作品,三大类按一定比例选出入围作品,在晋中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线上终端进行公示。
2.网络投票(2020年9月1日——9月5日)
所有入选作品在大赛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公示,进行线上投票环节。
3.作品终评(2020年9月6日——9月15日)
作品终评结合专家组评审意见及网络投票情况,评出各类奖项。终评专家组评审意见占总成绩的75%,网络投票评选占总成绩的25%。
(四)颁奖典礼暨优秀作品展览(2020年9月16日—10月15日)
9月16日—10月15日在晋中市图书馆举办此次大赛获奖作品展览,在此期间选择适当时间举行颁奖典礼。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选择具备条件的高校进行作品巡展。
八、成果转化及市场推广
(一)进行成果转化。创作人经与大赛组委会签订协议后,获奖作品可优先进行成果转化和市场化开发,推动优秀创意设计作品落地孵化,打通从设计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二)组织宣传推介。组织大赛获奖作品和优秀作品在晋中图书馆及部分高校举办专题展览。
(三)搭建文化创意产业化平台。将文化创意活动与日常服务有效结合,促进非遗文化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建立创意人才、产品发现储备机制,把文化创意设计转化为非遗保护传承新动力。
晋中市首届非遗文化旅游创意作品大赛
参赛作品登记表
注:在作品类别一栏内填写:非遗技艺+文创类、非遗元素+文创类、旅游景区+文创类其中一类。
联系人:赵红艳 白海钰
电 话:0354-622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