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游山西•读历史》太谷区图书馆走读游(第二期)

发布时间:Mar 10, 2021 | 作者:


根据《游山西读历史”活动三年行动工作计划》,太谷区图书馆继续开展《游山西·读历史》走读游活动,本次让我们接着走进太谷区五个寺庙,深刻了解探索它们的历史


安禅寺

据《太谷县志》及藏经殿梁枋题记载,寺创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宋咸平四年(1001)重建,元延佑三年(1316)、明嘉靖五年(1526)、清道光十二年(1832)都有不同程度的修缮。占地面积209平方米。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存过殿、后殿,余建筑均毁。过殿(藏经殿)为宋代遗构,后殿为明代遗物。后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无廊式构架,斗拱五踩单昂(直昂造)。建筑门窗装修已改。藏经殿前存布施碑1通。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殿为砖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黄绿琉璃瓦方心,当心间较宽,次间较窄,仅为当心间的二分之一,檐下斗拱四铺作单抄,耍头蚂蚱形。补间斗拱每间一朵,柱头卷刹明显,为宋咸平四年(1001)重建遗物。装修原制不存。过殿脊檩下题记:“维大宋咸平四季岁在辛丑八月庚子朔十五日甲寅甲口时昇梁永远为记源旧大中十一年起置南禅院今重建造”。间枋下题记:“维大明嘉靖五年岁次丙戌八月壬子朔初六日丁已丙午时重修建造僧人道明善友李连提调修造主武经、武维谨志”


无边寺

无边寺位于太谷县古城内白塔区管委会白塔社区居委会南寺街10号,俗名“南寺”。据《太谷县志》记载,始建于西晋泰始八年(272),宋治平年间(1064-1067)重修,更寺名为普慈寺,元佑五年(1090)续修。后元、明、清各朝屡有修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建,复名无边寺。占地面积4485.7平方米。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倒座戏台、献殿、白塔、过殿、正殿,两侧建有便门、碑廊、厢房、垂花门、藏经楼、配殿及耳殿。现存建筑唯白塔为宋代遗物,余皆为明清建筑。正殿建于0.5米高的砖砌台基上,面宽五间,进深五椽,单檐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柱头斗拱五踩重昂,平身科五踩重翘。前檐隔扇门窗为新置。现由太谷县文物管理所作为办公场所。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边寺白塔建于无边寺二进院。八角七层楼阁砖塔。因塔垩色经久而白不减,色白如雪,故俗称白塔。通高43.6米。始建于西晋泰始八年(272)。现存为宋治平年间(1064-1067)重修后遗物。塔基平面八边形。塔身七层,八边形,中空。一层南面辟砖券拱门,内设塔室,门外出二柱歇山顶抱厦,室内东、西、北三面均设佛龛,内原有佛像已不存,东侧有蹬道,可至上层,角层根据位置不同设有真假门窗,二层正北设有板门,上饰门钉42枚。二层以上均设塔檐及平座,并有砖雕仿木斗拱承托,斗拱四铺作。每层翼角均设琉璃套兽施铃铎。塔刹为八角攒尖式,上置束腰刹座,仰莲承托窣堵波式刹身。


真圣寺

真圣寺位于太谷县范村镇蚍蜉村中。据《太谷县志》及正殿梁枋题记载,金正隆二年(1157)重建,明嘉靖年间(1522-1566)补修,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修葺并扩建。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南北长33.2米,东西宽20.3米,占地面积670平方米。中轴线建南窑、正殿。南窑为清代遗构,砂石券筑,面宽七间,进深一间,建筑面积106平方米,中券入寺门洞,前设二柱抱厦。现存正殿为金代遗物,建筑面积112.9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斗拱五踩单抄单昂计心造,用单材耍头,明间设板门,次间装直棂窗。寺内现存维修碑记石碑5通。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净信寺

净信寺位于太谷县阳邑乡阳邑村西南。据寺内现存碑刻及脊刹题记载,寺创建于唐开元元年(713),金大定(1161—1189)重修,明正德年间(1506—1521)扩建,明嘉靖十七年(1548)修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6)、四十四年(1617)增建,清道光四年(1824)再次增建和扩建,始成现在规模。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南北94.5米,东西38.2米,占地南积3610平方米。现中轴线由南至北存有照壁、倒座戏台、掖门、毗卢殿、二进门、正殿,东西两侧存看廊、白衣殿、灰泉殿、钟楼、鼓楼、天王殿,月门,碑廊,二进院配殿,西侧照壁,耳房等,均为明清建筑。现寺内存碑刻33通,明清彩塑76尊,明清壁画180平方米,以及寺内建筑、琉璃等都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位于寺院中轴线北端,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前廊式构架,长18米,宽12.06米,占地面积252.84平方米,前檐满设设装修,中间为隔扇门,梢间为直棂窗,梁架简洁,梁间不设瓜柱以驼峰隔承,三架梁之上立脊瓜柱且施角背稳固,脊部施丁华抹亥拱稳固,前檐下斗拱五踩双下昂计心造,里转双翘五踩计心,角科斗拱内外45度出跳,造型考究,形制别类。大殿附属文物概况:殿内遗明代彩塑9尊,其中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象内的土坯骨架,外泥塑造型的雕塑,满墙壁绘有“诸天礼佛图”92平方米,采用明代工笔画法,着色浑匀,线条流畅,至今色彩醒目。是明代尚好之作,屋顶施孔雀蓝琉璃瓦件覆盖,为明正德原物。最为称道的是净信寺的戏台(乐亭),进深、面宽各三间,建筑在1.8米的高台上,后台为悬山顶,前台为卷棚式歇山顶,画栋雕梁,华丽至极;戏台彩画内檐与现代“汉文锦”画法类似;台两侧有八字形壁,形壁檐下斗拱形制奇特,为多层极繁密的木质斗拱,纤细灵巧,虽已陈旧,但仍完好,显得古香古色;再加上气势磅礴的铜字匾额——“神听和平”更加透视出它的价值来。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布局完整,保留了明代建筑布局的真实性,是明代佛寺建筑布局的实物资料。现存各殿内彩塑,风格飘逸,线条流畅是明代彩塑之佳品,毗卢殿和大雄宝殿内东、西墙壁满绘壁画,内容为“佛本生故事”和“三教九流”,构图和谐、内容丰富、技法考究。是现存明代壁画之佳作。


光化寺

光化寺位于太谷县北洸乡白城村南。据《太谷县志》记载,唐贞观十三年(639)大兴佛刹,名隆兴寺,宋真宗赵恒寓此,偶见龙像,于咸平二年(999)敕命重修,改额“光化圣寺”,元代寺宇秃败,泰定三年(1326)重修,明、清两代屡有修葺。占地面积2402平方米。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现存过殿为元代遗构,正殿、西配殿、东耳殿为清代遗物。过殿面宽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九檩前廊式构架,斗拱五踩单抄单昂,里转双抄偷心造,前后明间设板门各1道,前檐次间设直棂窗,梢间以檐墙封闭。寺内存清碑1通,字迹漫漶,难以辨认。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