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诗酒趁年华

发布时间:May 11, 2021 | 作者:


唐诗宋词,是我们中华文化里闪闪发光的瑰宝,近代以来,优秀的新诗也十分动人。读诗写诗,都是风雅之事,不论是杜甫式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还是贾岛式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在诗文中畅游,都是难得的人生体验。


本套书单将带您走进诗文的世界,感受诗人的情怀,体味诗人的内心。


 01

像蜘蛛侠一般,将诗词歌赋、名人典故、历史知识串联成一张有机的大网,令人拍案叫绝。

说到唐朝,最为大家称道的,自然是诗歌了。这个朝代可谓是群星闪耀,天才诗人一抓一大把,比如初唐时期的“初唐四杰”,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中唐时期的白居易、柳宗元、韩愈,晚唐时期的杜牧、李商隐等,个个都是大家,让人眼花缭乱。

王勃流传最广的名作,要属那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咱们初中时曾背得热火朝天,“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是首送别诗,是王勃在友人去四川当官前,送给他的。如果要给送别诗搞个排名,王勃的这首,大概可以排到前三。

……


 02

自唐李杜诗篇始,岳阳楼就是历代文人登高吟咏的必临之地。把酒凭栏,一览洞庭,浩渺烟波,天高水阔,个人悲喜已是何等渺小。

历朝历代描写岳阳楼胜景大观,阐发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胸怀抱负的诗文多不胜数,璨若星斗。今人若要斗胆再写岳阳楼,总难免拾古人牙慧,鲜能独出机杼。


李冈的散文随笔集《楼前漫步》,必写岳阳楼,有些篇章即使没有直接写楼,也都叠映着岳阳楼的精神背影。

李冈这个集子里的散文,却能不落俗套,颇有清新之感,其独特之处,在于他把这个承载着中国厚重历史文化的岳阳楼日常化了。


前些年,历史文化散文颇为兴盛,言必大历史,大事件,大胸怀,大情感,所以又叫大散文。

……


 03

揭露江南才女读古诗的私人笔记。

潘向黎从小跟着父亲背古诗,跟所有的小孩一样,那个时候的她,古诗是背了,却不明白其中的含义,还闹出了不少笑话。


比如说,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背着背着,她就自己琢磨:杜少府,肯定是姓杜名少府了,但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又是什么呢?


后来潘向黎明白了,“宦游人”指的是古代士人,为了谋取一官半职远离家乡。王勃和杜少府同是“宦游人”,如今这对好朋友即将分别,王勃特意作了这首诗送别他。

……


 04

以富有生命感的精湛解读,打开新诗审美世界的大门。


1924年12月30日,北京纷纷扬扬的一场雪,让诗人徐志摩触景生情。他奋笔疾书,作了一首新诗,名叫《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读这首诗,不知道您脑海里有没有浮现出,雪花飘扬的场景呢?反复出现的“飞扬,飞扬,飞扬”,有一种轻快向上的激情,带有旋律和节奏,似乎还可以唱出歌来呢!


这首诗被称为“新诗”,可不是说它是徐志摩新写的诗,而是相对于古典的律诗和绝句来说,它没有严格遵守平仄格律,而是用更贴近生活的口语写的白话诗。

……


 05

语言是心灵的映照,而诗是人心灵最自由的表达。

中国有非常久远的诗歌传统,从《诗经》《楚辞》到唐宋诗歌盛世,再到后来的明清诗歌,直到现代诗歌。人们从来没有间断过,用诗句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或是离愁,或是相思,或是忧国忧民,或是伤感凄凉。


每个诗人生活的时代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就会形成个人的诗歌风格,也可称之为个性。个性为什么重要呢?


因为它可以把一个人的作品和另一个人的作品区分开来。比如,当我们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时候,就会想到李白,他放出来的狂言再高傲,也不致人讨厌。


当我们看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样的诗句时,会想到杜甫。面对国破家亡,你再也说不出什么,只能默诵杜甫诗句,因为他已经说尽了。

……


 06

学术著作锐利的透视,散文诗耐人寻味的气韵。

我有许多时候想到李白。当我一苦闷了,当我一觉得四周围的空气太窒塞了,当我觉得处处不得伸展,焦灼与渺茫,悲愤与惶惑,向我杂然并投地袭击起来了,我就尤其想到李白了。


游过泰山的人一定可以明白,一见那像牛马样大的石子,就觉得不知道痛快了多少,解放了多少。诗人李白的作品对我们何尝不是这样?

说真的,他的人生和我们一般人的人生并没有太大的悬殊,他有悲,我们也有悲;他有喜,我们也有喜,并且他所悲的,所喜的,也就正是我们所悲的,所喜的。


然而,然而有一个不同,这就是他比我们喜,喜的厉害,悲,悲的厉害,于是我们就不能不在他那里得到一种扩展和解放了。

……


 07

诗人写诗,该写些什么?读者读诗,又该读些什么?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大伙儿应该很熟悉了,是卞之琳先生写的现代诗《断章》。你听到这首诗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也许,你觉得它像歌词,听起来很有韵律;也许,你看到了一则爱情故事,主人公倾慕一位美丽的女子,却不敢表白;也许呢,你只是单纯地感受到了一种美,很难具体描述出来。


可见,同一首诗,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读,得到的体验就大不一样。

……


 08

它具体而鲜活,透过遥远的时空,和我们自身遥相呼应。

虽然,孔子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但他说的话,放在今天也不无道理。因为我们现代人的表达思维中,就有很多地方,深受《诗经》的影响。


比如,很多常用成语,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就是从《诗经》里来的。

当表达对一个人的想念时,我们会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句话,同样出自《诗经》。


还有一首经典的流行歌曲《在水一方》,歌词也是从《诗经》中选取出来进行改编的。这么说来,不只是我们的语言表达,就连审美志趣,都带着《诗经》的影子。

……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