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七夕】微风温柔,爱意弥漫

发布时间:Aug 14, 2021 | 作者:


七夕简介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发源于中国,这个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是为中国的“情人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习俗


穿针乞巧

穿针乞巧这一习俗开始于汉代。据说,在七夕节那天,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得巧者可以得到奖励。


喜蛛应巧

喜蛛应巧这一习俗大致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记载道:“七月七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投针验巧

这个习俗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它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主要盛行于明清时期。七月七日那天,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来判断巧拙。

七夕诗词


鹊桥仙·纤云弄巧

【北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七夕

【宋】苏轼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女。

风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七夕好书

《浮生有爱》郦波著


“爱”这个字,特别有意思。


从旧时繁体字的“愛”到现代简化字的“爱”,刚好少了一颗“心”。那是否就是说现代人的爱,少的就是一颗真心与一份真情呢?


别说,我思忖着还真有这可能。不信,咱们可以从字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汉字讲究象形会意,字里行间藏着说不尽的内涵、嚼不尽的滋味。

“愛”的“采字头”原是双手合捧之状,捧着什么呢?当然是那颗被“丢了”的“心”。“心”以下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冬字头”,它原是“足”的意思,也就是走动,“冬”就是走在冰上的会意。这样,“愛”的大意也就明确了,就是“捧着一颗心走来”。


印第安人有句名言,叫“停下来,让灵魂跟上”。行色匆匆的现代人,让我们停下来,歇一会儿,回过头,看看激荡于历史云烟中的那些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