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Oct 9, 2022 | 作者:
▲文慧:烽火侨女
革命文物:一本传记
收藏单位:大同市博物馆
讲述人:文 慧
烽火侨女——李林
她是大学生,读木兰,抒情怀;
她由南往北,吃得莜面饭,爬得洪涛山。
她是在国家危难之际,逆流回归的侨女,
是贺龙口中很不简单的女同志,
她是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她是中国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
她还是生命停留在24岁的年轻母亲,
她是曾经的李秀若,
她是永远的李林。
“你去后的那天,刮了大风,不知你受凉了没有,我很担心。在一块儿时,有时还会吵吵嘴,分开了,却非常想念。敌人又要发动围剿,但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进攻。我写到这里,我们的孩子,又在乱动了,但我会保护好他的,请你放心……”
这封信是怀孕三个月的李林留给丈夫的一封没有告别的绝笔信。这封信如此之短,是因为李林还没有写完就上了战场。1940年4月26日,写这封信后的第二天,为了掩护大部队和群众突围,李林率骑兵排出击吸引火力,最终孤身一人,被日军包围,弹尽援绝,从容地朝自己扣动了扳机。
而我第一次知道李林,也是在和她相仿的年纪,在大同红色记忆馆的展柜里,一本薄薄的传记,让我走进了她短暂而不朽的人生。
李林自幼随养父母侨居印尼,1929年,怀着对帝国主义者的满腔愤恨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烈憧憬,14岁的她回到祖国,受到爱国侨领陈嘉庚的影响,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6年,21岁的李秀若改名为李林,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上太原参加牺盟会举办的军政训练班,为了不连累家人,便中断了书信往来。直至1986年,山西雁北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烽火侨女》播出,家人40多年的寻亲才有了结果,原来当年的李秀若就是后来的巾帼女英雄——李林。
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林坚决要求到前线杀敌,“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在她的强烈要求下被派到大同,任牺盟会大同中心区委宣传部部长。在雁北抗日前线的这段时间里,她积极动员工人、农民、学生参加抗日武装,并组织开办训练班,教育和武装青年。她还指挥大小战役20多场,田成村夺马、麦胡图破敌、偏关城杀奸、夜袭红砂坝、奇袭岱岳城等战功赫赫,名扬解放区。她是抗战以来山西第一个女游击队长,也是二战史上唯一的华侨抗日女英雄。
巍巍洪涛敬英烈,滚滚桑河颂忠魂。在高山仰止、历久弥新的历史天幕上,李林是照亮前程、迎来黎明的那颗璀璨流星。在高远粗犷、充满活力的黄土地上,李林是塞北民众口耳相传、铭记于心的百姓女儿。千千万万个李林,用生命和热血凝聚成伟大抗战精神,风雨过后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已经到来!我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
来源 | 山西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