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晋中市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颁布施行

发布时间:Jan 16, 2021 | 作者:


2020年2月27日,晋中市四届人大常委会将《晋中市太谷区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列入全市立法项目。在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县人大直接领导下,太谷县文旅局、太谷县卫体局积极承担了该条例的起草工作。太谷县文旅局邀请太原师范学院专家教授,组成专家组,起草《晋中市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太原师范学院起草条例专家组多次与企业负责人、国家、省市非遗传承人,中医中药专家,讨论修改《条例》(草案建议稿)。市人大,市人大法工委、教科文卫工委,市文旅局、司法局、卫健委,多次赴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与太谷区人大、政府分管领导,区文旅局、卫体局,就《条例》起草工作,开展实地调研。省人大法制委、市人大法工委,围绕立法解决的突出问题,就《条例》起草情况,开展专题指导。

1.jpg

2020年12月15日,市人大组织,市司法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太谷区委常委分管区长、区人大、区内相关部门和广誉远公司领导、代表性传承人,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根元作了新闻发布。市人大法工委、市司法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太谷区常务副区长回答了媒体提问。

2.jpg

《晋中市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于2020年10月30日晋中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2020年11月27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

3.jpg

该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山西省发展中医药条例》等上位法,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结合太谷实际制定,包括总则、传承与发展、保障措施、法律责任、附则5章26条,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4.jpg

制定本条例的目的分三个层次:其一,直接目的在于保障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质量和特色;其二,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遵循活态保护要求、进行生产性保护,促进太谷传统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合理利用传统医药非遗,既是实现直接目的的有效方式,其本身也是独立的立法目的;其三,太谷传统医药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太谷传统医药文化必然是制定本条例的深层目的。

5.jpg

《条例》的实施,以保护传承传统医药、扶持促进传承人发展为出发点,合理确定保护范围,明确部门职责,为传统医药的保护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必将对太谷传统医药类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6.jpg

晋中市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2020年1030日晋中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  2020年1127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传承和弘扬太谷传统医药文化,保障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质量和特色,促进太谷传统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本条例所称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传统制作技艺。

第三条  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负责、社会参与、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保持其原真性、地域性、活态性和传承性。

第四条  市、太谷区(以下简称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市、区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

市、区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乡建设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信息共享等重大问题。

第六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投资、捐赠等方式,参与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第二章  传承与发展

第七条  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以下简称代表性传承人)有权在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以下简称项目保护单位)内选择和培养传承人。

第八条  代表性传承人应当依法履行传承义务,常随学徒不得少于二人。

第九条  项目保护单位依法合理利用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并有权推荐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第十条  项目保护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为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二)坚持使用优质药材,传承传统技艺,坚守传统工艺流程和核心技艺,保证项目的原真性;

(三)合理使用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标牌、项目保护单位标牌和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标识,不得擅自复制或者转让;

(四)妥善保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不得侵占或者转让;

(五)加强生产技艺培训,开展技术交流、技能竞赛和业务学习等活动;

(六)其他依法应当履行的义务。

第十一条  保护和利用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历史真实性和本土文化内涵,保持原有文化生态和文化风貌,不得贬损、歪曲和篡改历史渊源,不得进行虚假或者误导性宣传。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擅自使用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称、标牌标识;

(二)擅自以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义注册企业或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三条  项目保护单位应当根据需要,设立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传习场所和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公共文化机构应当有计划地展示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开放。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宣传,普及传统医药知识。

鼓励有关部门将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社区文化建设内容。

第十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托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设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推动健康产业园区与产业联盟发展。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促进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特色旅游融合发展。

第十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通过建设出口基地、海外中心、国际合作基地等方式,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第三章  保障措施

第十六条  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主要用于下列事项:

(一)濒危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

(二)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和实物的征集和收购;

(三)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研究;

(四)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的补助。

第十七条  市、区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对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义务履行、经费使用进行监督。

第十八条  市、区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文化主管等部门应当支持、指导项目保护单位通过申请知识产权、制定标准等方式,对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保护。

第十九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促进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播。

第二十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相关的场所、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物的保护,设立保护标志,建立档案;属于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修缮、保护和利用。

第二十一条  市、区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对涉及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饮食文化、民风民俗、故事传说等关联文化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

第二十二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具有下列情形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一)在太谷传统医药保护、传承、交流等方面成绩显著的;

(二)带徒授业成绩显著的;

(三)资助、捐助太谷传统医药事业贡献突出的;

(四)有其他突出贡献的。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实施引人误认为是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与其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商品;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并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  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自202111日起施行。